蒙?!耙級K掃霾”走進陽關
10月10日,由蒙牛乳業[-0.80%]聯手中華環境保護基金及環保部外經辦共同舉辦的“一點一滴的好?壹塊掃霾”環保公益行動再次起航,這次,他們的目的地是敦煌陽關。
作為古代絲綢之路的要道,敦煌承載了無數歷史文化,然而近年來敦煌卻面臨著土地沙化、綠洲邊緣天然草地生態惡化等問題,陽關自然保護區作為敦煌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之一,對甘肅河西走廊乃至中國西部的生態安全,莫高窟、月牙泉等文化古跡和自然景觀的保護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敦煌土生土長、并為大漠綠洲萎縮、生物減少現狀憂慮不已的謝建平也加入了志愿者的隊伍,“為了敦煌,我們真的非常需要更多這樣的行動,更多人對環保的關注”。
10號一大早,近50名志愿者整裝出發,前往陽光保護區進行濕地植物標本的采集和樣方的監測。他們前往的濕地的核心區,要走過很長一段沙地、然后穿蘆葦蕩、趟小溪、過獨木橋后才能到達,而到達目的地僅僅是工作的開始,接下來的任務,要在一個10×10平米的樣方里發現各種標本并進行監測,大家在工作人員的介紹下開始認真的找尋后,雖然都有收獲,卻并不容易,而保護區的工作人員要找尋整個占地8.8萬公頃的陽關自然保護區!歷經這些,大家也不禁對保護區工作者們肅然起敬,能一直堅守在這里,實在是太不容易了。
據了解,這次的志愿者團隊除了環保界人士,還包括植物學教授、網絡招募的大學生等,甚至一些畫家也都加入其中。知名的青年畫家唐書安就是其中的一員,“我曾去過很多名山大川寫生,第一次來到敦煌做環保志愿者,面對西北大漠的雄奇,我更加體會到人在自然界的渺小,一個人雖然無法去改變自然,但可以通過一點一滴的實際行動,去呵護和保護我們的環境?!?
“突發奇想做一件事很容易,能長久堅持的做這件事才最難”,近兩年,霧霾成為環境保護的最大殺手,從2013年蒙牛開展“壹塊掃霾“公益行動,在一點一滴的踐行中,也有越來越多的蒙牛外的人士參與。正如同蒙牛乳業副總裁翟嵋說,”一天的行動是短暫的,我們能做的雖然只有一點點,但來自不同領域的伙伴的參與,不斷鏈接更多的力量,大家帶動大家,帶動更多的人參與進來,一點一滴,一定可以變得更好。
走進沙漠壹塊掃霾
6月7日、8日兩天,20多名志愿者走進內蒙古庫布其沙漠植樹造林、撿拾垃圾,為保留綠色而身體力行。
此次走進沙漠開展“壹塊掃霾”公益體驗行動是內蒙古自治區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內蒙古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中心、正北方網、蒙牛乳業聯合主辦的“壹塊掃霾”藍天綠地志愿者環保公益系列活動之一,將通過一系列的環保主題活動宣傳環保理念、倡導環保生活方式,從我做起,保護環境,創造藍天綠地的美好家園。
蒙牛乳業攜手志愿者開展“壹塊掃霾”公益體驗行動
9月15日,蒙牛乳業攜手40多名全國公益志愿者來到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開展“壹塊掃霾”公益體驗行動,為保留綠色而身體力行。觀綠意、賞水景、聽鳥聲、除鳥糞,在感受濕地獨特魅力的同時,志愿者們也通過自己的點滴努力守護濕地的綠色。
蒙牛獲“2015上市公司年度最佳公益實踐”獎
9月18日,第四屆中國公益慈展會在深圳舉行,來自全國近900家公益機構和項目參與了本次國際化、綜合性的年度慈善盛會,會議發布和頒發了中國極具示范效應的“上市公司年度最佳公益實踐”榜,蒙牛憑借“我回老家上堂課”公益項目從數百家參選企業中脫穎而出,與聯想、蘇寧云商等10家企業榮登榜單。
“上市公司年度最佳公益實踐”榜單,每年由“明善公益榜”定期推出,“明善公益榜”由明善公益事業發展中心、中國慈展會發展中心聯合主辦,其中“明善公益榜·上市公司年度最佳公益實踐”面向上市公司,通過實踐創新、實施成效、可持續性、多方參與、社會關注五個緯度的評價,從數百家參與企業中,評選出50家入圍企業,最終10家企業獲獎,旨在推廣和樹立開展中國公益項目的新典范。
“我回老家上堂課”公益項目是蒙牛乳業“有你最美”公益平臺下,針對鄉村教育的公益活動之一,從2012年參與中央電視臺與光明日報主辦的“尋找最美鄉村教師”公益活動開始,蒙牛深入了解到鄉村教育現狀,創立“我回老家上堂課”公益項目,先后有國家體操隊隊員莫慧蘭,國家一級演員侯宏瀾,流行男歌手陳楚生等等89位各界愛心人士,深入鄉村為孩子們帶來“我回老家上堂課”,課程包括音樂、體育、影視、商業多個門類。4年來,該項公益活動累計覆蓋22個省市,400多所鄉村學校,7萬多名師生。2015年,蒙牛更攜手北師大開展了百名專業的師范大學生進入鄉村學校中、長期支教,及鄉村教師培訓,資源共享等行動。以“反哺”的教育模式,聯合更多的生態圈伙伴及社會力量,以可持續、精益化的公益踐行,重筑孩子們未來的希望,幫助鄉村教育一點一滴改變。
2015年蒙牛成為世界乳業11強,作為中國乳業的領軍企業,十六年來社會責任一直伴隨著蒙牛的發展。在“只為點滴幸?!钡钠放评砟钕?,蒙牛的社會責任實踐也更強調可持續性和精益化,不再簡單的捐贈物質,而是通過一點一滴的努力,帶動更多的生態圈伙伴、社會名人加入進來,聚焦不同的社會問題,凸顯了上市公司別樣美麗的社會責任和擔當情懷。
蒙牛發起“交換卡路里”公益活動
每消耗60卡路里,就可為山區孩子們交換一雙過冬手套——一個名為“交換卡路里”的公益活動正在全國廣泛開展。該活動由蒙牛乳業和58家合作伙伴聯合發起,騰訊公益、新浪微公益協作支持,目的就是解決貧困鄉村學校的孩子沒有過冬手套的困境。
“交換卡路里”讓企業的每一份捐贈都有了身邊每個普通人的參與,讓我們可以用滿滿的愛心,用小手套捂熱貧困地區孩子的寒冬。
你只要打開蒙牛乳業官方微博,進入“為小手織溫暖”活動參與主頁后,就可以到中國地圖選擇任意省份的一所捐贈學校,作為交換卡路里的目標,每個省份都有幾所學??晒┚W友選擇。
當然,對于一個深受大家認可的公益活動,“交換卡路里”活動不止是參與選擇學校這么簡單,活動本身的創新和價值就在于它的社交屬性。選擇了學校后,頁面會馬上彈出一份“交換卡路里協議書”。你只要簽署卡路里協議,寫明捐贈的手套數量,并@自己的小伙伴后,就可以開始一次慢跑style了。
目前,蒙牛和他的伙伴們已經對24所鄉村學校進行過“幸福禮單”的幫扶。對于公益活動而言,如何給網友更多的自主選擇權呢?活動主辦方可謂是良苦用心,在參與流程頁面旁邊,只要點擊“我來推薦捐贈學?!?,就可以輸入想推薦學校的名稱、地址,蒙牛和他的伙伴們將會親自考核該所學校,如實的話也會為這所學校送去愛心手套。
12月14日至17日,蒙牛乳業在杭州成功舉行了“交換卡路里—杭州站”的活動,活動引起了各方愛心人士的積極響應,發起的微博話題共吸引了229位熱心人參與,根據上傳的跑步APP圖片統計,他們總計消耗132741.8卡路里,為山里的孩子換取了2212雙手套。
除了杭州站,“交換卡路里”的線下活動也已經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多地舉行,如果你錯過了“交換卡路里”的線下活動,又想加入到為山區孩子送溫暖的隊伍中去,你只需下載一個能記錄卡路里消耗量的APP,就能夠溫暖孩子的小手了。
交換卡路里:感恩節的嚴寒與溫暖
北風呼嘯嚴寒逼人,在感恩節這個特殊的日子,蒙牛乳業和58家合作伙伴共同發起了“交換卡路里”的公益活動,來自蒙牛各合作伙伴、及通過蒙牛乳業微博、微信征集的80位志愿者,聚集在通州運河公園,通過慢跑、暴走來消耗卡路里,為鄉村學校的孩子們換過冬手套。
每消耗60卡路里,就能為孩子們換一雙手套。盡管天氣有些咄咄逼人,但這似乎并不能影響躍躍欲試的志愿者們:一邊跟著健身教練進行熱身運動,一邊調試自己手機上的跑步APP,隨時準備為交換溫暖而一觸即發。
在80位志愿者被分成4個小組后,大家沿著運河,開始結伴而跑。
久疏戰陣難免讓不少志愿者有些體力不支,在連續跑了十多分鐘后,大家不得不到路邊設置的“能量加油站”補充下能量,待“滿血復活”后再向終點全力進擊。
心懷送溫暖的信念,志愿者陸續跑到了終點,來自紛美包裝的William一路馳騁勇奪頭名,大家拿著手機和現場工作人員核對消耗的卡路里數量,以此來兌換相應數量的手套,并領取由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頒發的、私人定制的“交換卡路里”證書。
除了私人定制的“卡路里證書”外,每個愛心志愿者還得到了一份從山東寄過來的“特殊禮物”——植物標本,它們是“最美鄉村教師”王緒堂和他的學生們親自制作的,以此來表達對愛心志愿者的感謝。
最具懸念的時刻到了,今天這些愛心志愿者共消耗了多少卡路里?為鄉村孩子們換來多少雙手套呢?
蒙牛乳業助理副總裁翟嵋在大家的期盼中揭曉了最終結果:80位志愿者,消耗了1萬多卡路里,加上現場很多主動參與的朋友們,共為山里的小手換來400雙手套。
這些手套已在現場封箱,志愿者們的愛心將“不會晚點”地被寄出,山里的孩子們會很快收到愛心志愿者給他們送去的溫暖。
沒能來到現場交換卡路里的朋友也不要灰心哦,每個人都有給鄉村孩子交換手套的機會!
在12月上旬,網友可以到@蒙牛乳業微博APP頁面中簽署“交換卡路里”協議,@見證你承諾的愛心小伙伴,只要完成自己設定的卡路里消耗目標,就可以為孩子們編織更多溫暖!
蒙?!敖粨Q卡路里”公益暴走為愛起跑
近日,一場“藍色風暴”席卷北京國際雕塑公園,一群身著藍色運動服的活力青年在這里跳健身操、健步跑,參與各種游戲。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的主持人李峙與80余位志愿者一起跑步游戲,通過消耗卡路里的形式,為山區的孩子換取愛心物資?,F場不少市民自發參與其中,與志愿者一起行動。據統計,活動當天一共交換了2萬多卡路里,為山區孩子換取了1046個愛心作業本。據了解,這是一場“交換卡路里”公益活動,由蒙牛乳業主辦為山區孩子獻愛心。
“交換卡路里”顧名思義,就是通過熱量消耗的形式為他人換取“溫暖”。山區學生生活環境艱苦,冬季防寒保暖更加簡陋,很多學生的手都被凍傷,為此,蒙牛發起了此次卡路里的交換活動。自2013年活動第一次發起,通過線上線下聯動的形式,一個月時間,五千多人參與,為山區孩子換取了四萬五千多雙越冬手套。而今年,蒙牛定義“交換卡路里”的概念有所拓展,將“溫暖”延伸為一切愛心物資。
由于活動形式更具大眾參與性,愛心物資切實為山區需求,因此吸引了不少普通大眾的加入。全民熱力跑,消耗卡路里成了很多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通過陸續報道,愛心志愿者們通過汗水交換的手套也陸續寄送至貧困小學。據蒙牛工作人員反饋,遼寧省青堆鎮寶寧小學、安徽淮北市五溝中心小學等百余所小學都收到了愛心手套。這些學校全部為“尋找最美鄉村教師”活動中蒙牛走訪過的貧困學校。除此之外這些學校還收到了不同額度的“幸福禮單”,為學校的教育發展提供了資金和物質的支持。
2014年“交換卡路里”將會持續進行,并且規模與覆蓋均有所擴大,更多企業伙伴與社會愛心人士將加入到這場愛心公益活動中來,共同關注貧困山區教育問題,為山區的孩子們貢獻自己的一份愛心。
蒙牛全程參與紅絲帶健康大使校園行高校防艾活動
“美好青春我做主——紅絲帶健康大使青春校園行”高校防艾活動是由團中央權益部、中國性病艾滋病防治協會、衛計委健康教育中心等機構主辦辦,濮存昕、鞠萍、吉杰、許巍、李小鵬、蔡國慶、沈騰、沈娜、張一山等十余位健康大使及明星義務宣傳員參與,世界衛生組織艾滋病/結核病防治親善大使、國家衛生計生委預防艾滋病宣傳員彭麗媛教授也親自參與活動。蒙牛作為支持企業,全程參與了該互動,在這個過程中,蒙牛員工、蒙牛13個大區的生態圈伙伴也積極加入進來,在全國開展了關注青少年衛生健康、為美好青春護航的校園巡回防艾行動。
項目自開展以來,已經先后走進了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南開大學、中國農業大學、浙江大學、湖南大學、吉林大學、西北大學、深圳大學、武漢大學、東北財經大學等十六所高校。蒙牛通過微信點亮紅絲帶頭像的互動形式,發動同學們寫下自己的防艾宣言等實際行動,號召高校大學生樹立正確的防艾觀,擁有保護自己的意識,也在青年學子中樹立蒙牛年輕、時尚、點滴關愛的品牌形象。
除了高校巡回,蒙牛還在100MT等青年骨干員工內部組織開展防艾態度的義務宣講活動,100MT的員工走進辦公區,在青年員工中開展義務宣講,帶動更多的員工、生態圈伙伴的點滴力量,持續關注大學生健康成長,共同為防艾出力。
“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擊掌三遍,在“愛的鼓勵”聲中,在蒙牛乳業和中國農業大學合作的“創新的青年最美麗”公益項目中,在“我的營養夢想大賽”環節脫穎而出的Top3團隊,8月份的創新實戰之旅持續在進行……
繼8月5日大學生營養夢想創新實戰訓練營開營后,TOP3團隊可說是小有成就,帶著三款作品開始消費者調研及市場營銷實戰。跟隨蒙牛及小伙伴專業講師,童鞋們實戰學習漸入佳境。當然萌牛君也沒有辜負TOP3滿滿的期待,把研發團隊請到了中國農業大學,直接奉上“干貨”,對各小組產品研發過程分類別指導。
TOP3團隊三款作品,哪款產品會進行最終的商業化生產?哪個團隊將獲得10萬元創業基金呢?童鞋們正為了這個終極目標摩拳擦掌呢!
面對擁有10多年研發經驗的導師團,TOP3童鞋們紛紛變身“好奇寶寶”,如何選擇益生菌和添加益生元的問題?如何對菊花、百合、淡竹等清肺原料提取與添加?……實戰場面一片歡騰,儼然一副“問倒導師”的架勢。
一支馬克筆、一張面紙巾,外加一身虛汗,這是被童鞋們問倒了嗎?非也,原來今天石老師身體不適卻堅持給童鞋們帶來產品命名的頭腦風暴,狠狠滴體現了一把廣告人的職業素養。小伙伴,有木有覺得這個實戰之旅很有愛呢!
童鞋們的實戰之旅可謂馬不停蹄,上午研發和產品命名課程剛一結束,TOP3就集體“開拔”移師蒙牛小伙伴利樂北京工廠,來了一次包裝生產與設計的“實地拉練”。
利樂派出資深美女設計師為TOP3親授包裝設計知識,從用基本色彩詮釋包裝設計,到如何使用色彩、字體等元素搭配出優秀作品,童鞋們聽得也是醉了。
即使只得到導師1/3真傳,TOP3設計起產品包裝來也是有模有樣。一刻鐘功夫三組創意包裝各個讓老師稱贊,如果產品量產這可是原版手稿呢。童鞋們,請為自己默默點32個贊!
研發配方有了,產品命名有了,包裝也有了,怎么能少產品定價呢,萌牛和小伙伴可是全鏈條服務呢。這不,蒙牛的烏日娜老師手把手教童鞋們如何給產品定價,數學不好的童鞋,趕緊回去惡補成本預算和價格定制知識吧!
創新實戰,其實是學習提升與競爭并行,TOP3除了和專業講師學習實戰,還會自己找“外援”,紛紛求教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任發政教授,咨詢各自產品概念的技術和生產可行性。為了取得冠軍,為了產品商業化生產,為了10萬元創業基金,童鞋們fighting!
8月8日,剛剛入秋的呼倫貝爾大地一幅豐收的景象。10時,伴隨著鉆井機轟鳴的聲響,打井鉆頭也緩緩地打入了滿洲里市敖爾金區的地下。這眼愛心井的開鉆,拉開了2014年“蒙牛愛心井”在全區開建的序幕。而剛劃歸滿洲里市,正在緊張籌建之中的敖爾金區的牧民們也迎來了他們盼望已久的“蒙牛愛心井”。
今年首眼愛心井
8月8日,對于敖爾金區的牧民群眾來說絕對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這不但是2014年“蒙牛愛心井”大型民生工程實施的首眼愛心井,也是活動開展4年來在內蒙古大地扎根的第36眼愛心井。這眼落戶在滿洲里市敖爾金區的愛心井也是迄今為止,位于我區最北部的愛心井,這眼愛心之水即將滋潤這方熱土,對于當地群眾來說無疑影響深遠,意義重大。
剛劃歸滿洲里市的敖爾金區,作為一個老國有軍墾牧場,多年來因行政界線給跨界經營帶來的諸多不便,更因屬地不清等原因,嚴重制約了當地發展。用水難的問題始終困擾著當地群眾,盼望“蒙牛愛心井”落戶敖爾金區是他們的最大愿望。
吃水難成群眾“心病”
當日,由蒙牛集團與《北方新報》共同組織實施的大型民生工程——“蒙牛愛心井”2014年啟動儀式在滿洲里市敖爾金區隆重舉行。沒有華麗的舞臺布置,也沒有烈日炎炎下等待圍觀的群眾,蒙牛集團行政副總裁姚海濤、北方新報社總編輯李德斌在滿洲里市常務副市長李壯的陪同下,直接走進敖爾金區的缺水家庭了解情況。
牧民春梅與丈夫經營著一個小飯館,看著家里馬上要見底的水缸,春梅無奈地說:“現在用水已經成了我的心病,每天只能接一點水,一家人根本不夠用,更別說給吃飯的客人了,沒辦法我只能向有小井的鄰居借水??墒堑壬蟽龊筻従蛹揖桶峄厥欣镒r,我們的飯館就得關門?!?
58歲的孔令丹是土生土長的敖爾金區人,對于缺水的事兒她深有感觸。她對記者說:“我們這里每天供的水越來越少,吃不上水,真的很鬧心。吃水對我們來說真是件大事兒。我和老伴都快60歲了,外出挑水也挑不動了,沒辦法我自己出錢打了一口40多米深的小井,可就是這口井有時候也抽不上水來。我現在就希望蒙牛愛心井早點打成,我們就不用為沒水吃發愁了?!?
只有一眼井水質較差
據滿洲里市敖爾金區籌建處主任黃鑫介紹,從敖爾金區劃歸滿洲里市以來,用水一直是當地的大事,之前打的兩眼井,一眼已經廢棄,還有一眼60米深的井,由于地下水位下降等原因,出水量嚴重不足,而且水質較差,氟含量嚴重超標?,F在轄區只能按點供水,每天的水量已經滿足不了牧民的正常使用?!懊膳坌木鋺舭綘柦饏^,無疑是給我們雪中送炭,感謝《北方新報》和蒙牛集團的善舉,我們一定會把這項民生工程做好,讓老百姓滿意?!秉S鑫說道。
“蒙牛愛心井”將甘泉引入大草原,解決缺水地區群眾的飲水問題,緩解地區干旱狀況,用大愛與責任反哺草原。蒙牛集團行政副總裁姚海濤表示,“蒙牛愛心井”的落戶,將解決敖爾金區的群眾飲水困難問題,有了水的保障,相信這里的牧民群眾生產生活會越來越好?!岸嗄陙砻膳J冀K感恩社會、感恩大草原,為群眾做實事一直是我們企業的責任,我們非常愿意用我們的微薄之力,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蒙牛愛心井工程也會持續下去,為更多干旱、缺水地區的人們送去甘泉!”姚海濤說道。
2011年,《北方新報》和蒙牛集團攜手共同推出了蒙牛愛心井大型民生工程,以實際行動幫助農牧區群眾擺脫干旱困擾,充分體現了內蒙古主流媒體和乳品企業的社會責任。這項活動更是得到了自治區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自治區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烏蘭親自出席了北方新報社和蒙牛集團的簽約儀式并啟動了這項工程,在社會上引起了巨大反響。
讓愛心井在內蒙古全境扎根
蒙牛愛心井大型公益活動啟動后產生了強烈的社會反響,活動開展以來,報名申建打井的地區已達100多個。通過實施愛心井工程,受益地區的農牧民不僅喝上了干凈、放心的水,也開始發展農業經濟,農牧民致富的道路更加寬廣。同時,這一活動極大地提升了本報與蒙牛集團的品牌影響力,喚起社會各界對缺水地區的關注。目前,除烏海市外,我區各盟市都有了“蒙牛愛心井”。
根據工作計劃,“蒙牛愛心井”2014年將在內蒙古全境落地生根,將深情傳遍大草原。北方新報社總編輯李德斌表示,“蒙牛愛心井”是蒙牛集團和《北方新報》共同推出的一項大型民生工程,這項活動是在內蒙古由媒體發起的活動中影響最大、范圍最廣、投入資金最多的一項民生活動。李德斌說:“工程實施以來,我們看到了許多地區的村民因為缺水而衍生的各種問題,水比油貴,有的老人甚至一輩子也沒洗過幾次澡,這讓我們感到非常難過。缺水地區的鄉親們一度陷入困境,尤其是生產生活用水極度困難。今天,蒙牛愛心井在滿洲里市敖爾金區落戶,為這里的牧民群眾送來愛的甘泉,希望蒙牛愛心井能以此為源頭,源遠流長,滋潤更多的缺水地區?!?
11月21日,對于四子王旗供濟堂鎮的村民來說,是個特殊的日子。這一天,第33號“蒙牛愛心井”在內蒙古四子王旗供濟堂鎮大清河行政村建成了,蘇計營盤、中大清河、南大清河3個自然村的98戶村民終于喝上了自來水,而他們等待這一天已經盼了很久。
“村口的井水又澀又苦,是我們唯一的生活飲水源,一喝就是大半輩子”,大清河村村民張大爺緊緊地握著記者的手,難掩激動之情,“真沒想到,我們村能在過年前喝上健康的自來水,真跟做夢似的?!?
“出水了,出水了……”隨著一股甘泉噴出水管,在愛心井邊等待出水的四子王旗耗賴村的村民激動地歡呼起來。
6月17日,在第21個“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蒙牛愛心井”大型民生工程—53號井出水儀式,在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吉生太鎮海卜子村耗賴自然村舉行。這是2015年開鑿的第一口井,也是“蒙牛愛心井”大型民生工程打造的第53口井,蒙牛集團總裁孫伊萍,副總裁姚海濤、翟嵋以及四子王旗趙旗長等出席活動。
四子王旗,因神舟六號的著陸而出名,但在這片“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草原沃土上,部分地區缺水情況已很嚴重?!昂馁嚧宓靥幤?,基礎條件相對落后,村里僅有的一口井水質又不好,人畜飲水均很困難,碰到雨雪天氣,甚至還會出現斷水情況?!彼淖油跗熠w旗長介紹。
為切實解決當地缺水地區老百姓的用水問題,“蒙牛愛心井”大型民生工程將第53口井選址在這里。當蒙??偛脤O伊萍合起供水閘,井水噴涌而出的時候,村民們紛紛用手捧起水來,品嘗甘甜的井水。村里孩子們則通過手里畫筆,把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暢想描繪下來,并作為禮物送給孫阿姨?!霸僖膊挥萌ヌ羲?,冬天也不用因無水可用而發愁了。盼了一輩子,以后終于能和城里人一樣,擰開水龍頭就有白花花的水流出來!”村民們暢想著有了“蒙牛愛心井”以后的美好生活。
村民們幸福的話語也感染了孫伊萍,“所有的民生工程無一例外都只有一個目的,就是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更幸福,讓我們敢于對未來懷有更多的夢想。而我們所能做到的,就是通過點點滴滴特別是親力親為的行動,把像愛心井這樣的活動做到每一個基層,做到每一個需要幫助的地方,讓我們投入的所有熱忱最終成為影響整個社會的變化?!彪S后,孫伊萍與四子王旗旗委領導等來到水井機房,共同為“第53號愛心井”碑揭幕,并種下云杉愛心樹,希望四子王旗這片土地能夠從此改善干旱境況。
據了解,“蒙牛愛心井”大型民生工程是蒙牛乳業攜手北方新報社于2011年發起的一項公益行動。過去四年中總共進行了52眼愛心井的開鑿,為大約12萬內蒙古老鄉和50多萬頭牲畜解決了吃水難題,解決了1000多畝旱地灌溉問題,為當地群眾擺脫貧困走向富裕提供了必要支持。
到過內蒙古,那晴空萬里的藍天、一望無際的綠色草海以及成群漫步的牛羊……無一不讓你魂牽夢縈。然而,或許你只看到了那天遼地闊、牧草青青,卻忽視了這里其實也一直是缺水版圖中的一份子?!懊膳D虗坌木泵裆こ?,用清泉反哺草原,展現出草原的另一種別樣風景……
有一種無奈叫放棄:在呼和浩特武川縣,村子里到處都是黃土,土壤干的發白,沒有一絲水氣。村子里時常見到的是那些被廢棄的壓水井和旱井,有的家庭因為缺水嚴重,甚至離開了自己居住多年的家院。
有一種強健為生計:干旱在內蒙隨處可見。因為水不夠用,村里的年輕人大都外出打工,留下50歲以上的老人和婦女兒童,身體相對強健的老者不得不擔著水桶跑到幾里地外的村子去借水,以滿足家里的日常飲用水。
有一種發明為心安:然而,不是每個留下來的老人,身體都可以承受來回幾里地的負擔。無奈之下,他們有的只能靠家里的旱井維持生計。這些旱井大多是淺層地下水,水質很差,不僅口感咸澀而且氟含量嚴重超標,對身體危害很大。村民們有的只能自制濾網,來過濾掉一些水中的雜質。
有一種習慣叫“靠天”:除了旱井之外,在這些村民的眼里,天降的甘霖可算是相對純凈一些的水了。因此,他們的場院里,屋檐下常常擺著的一排排接水的盆盆罐罐,反倒成了一種習慣性的風景。
有一種眼神叫渴盼:生活在這種環境中的村民們,無時無刻不在期盼著一眼愛心井能夠落戶。在他們眼里,自家的水龍頭能流出干凈的泉水,簡直就可以算作一種奢侈,他們的眼神里流露出的是太多的渴望。
有一種行動叫反哺:為了幫助這些旱區群眾擺脫缺水的困擾,蒙牛奶攜手《北方新報》從2011年開始,便推出了“蒙牛奶愛心井”大型民生工程。面向內蒙古全區征集愛心井捐獻地,并安排專業的水利、地質等專家進行實地考察,對具備施工條件的地方由專家參與指導開采。
有一種井可“定制“:由于各地區情況不同,土質、挖土深度、邊坡預留等都有不同要求,專家們會提前考察好每個地方的水文地質結構,然后根據每個村子的實際情況,進行量身定制,使得愛心井能夠最大限度的滿足村民的生活用水。
有一種累為惠民:一旦制定好打井方案,就會看到在村子里架起幾十米高的井架,還實時伴著“轟隆隆”的機器聲。通常情況下,打井隊的隊員們每天都會加班加點,他們說,“能夠早日讓村民們喝上放心水,累點也沒關系?!庇幸环N水充滿溫度:這些渴盼健康水的村民們,每天都到愛心井的打井現場圍觀。他們渴盼著愛心井能夠早日噴灑清泉,甘霖噴出,有的村民甚至興奮地捧起水喝起來,他們說“這水又熱又甜,可能是打出溫泉了”,在他們心里,每一眼愛心井都充滿了愛的溫度。
有一種表情叫希望:眼看著村里有了愛心井,村民們終于告別了缺水的日子。夏家店的村民,望著干枯的田野,臉上述說著希望,他說:“這下可有盼頭了”!有了水,村民們不僅可以維持日常的生活,還可以盤算起以后的致富路。
回顧四年來“蒙牛奶愛心井“的開鑿歷程,蒙牛奶以實際行動幫助農村牧區群眾擺脫干旱的困擾,用愛反哺草原。蒙牛奶員工、記者、水利專家的全程參與;30000多公里行程;51眼愛心井的落戶,惠及12余萬民眾……
這些難忘的瞬間,記錄著四年來的一點一滴,就像久違的甘霖,滋潤著每個人的心靈,展現著草原上的另一番別樣風景。
到過內蒙古,那晴空萬里的藍天、一望無際的綠色草海以及成群漫步的牛羊……無一不讓你魂牽夢縈。然而,或許你只看到了那天遼地闊、牧草青青,卻忽視了這里其實也一直是缺水版圖中的一份子?!懊膳D虗坌木泵裆こ?,用清泉反哺草原,展現出草原的另一種別樣風景……
有一種無奈叫放棄:在呼和浩特武川縣,村子里到處都是黃土,土壤干的發白,沒有一絲水氣。村子里時常見到的是那些被廢棄的壓水井和旱井,有的家庭因為缺水嚴重,甚至離開了自己居住多年的家院。
有一種強健為生計:干旱在內蒙隨處可見。因為水不夠用,村里的年輕人大都外出打工,留下50歲以上的老人和婦女兒童,身體相對強健的老者不得不擔著水桶跑到幾里地外的村子去借水,以滿足家里的日常飲用水。
有一種發明為心安:然而,不是每個留下來的老人,身體都可以承受來回幾里地的負擔。無奈之下,他們有的只能靠家里的旱井維持生計。這些旱井大多是淺層地下水,水質很差,不僅口感咸澀而且氟含量嚴重超標,對身體危害很大。村民們有的只能自制濾網,來過濾掉一些水中的雜質。
有一種習慣叫“靠天”:除了旱井之外,在這些村民的眼里,天降的甘霖可算是相對純凈一些的水了。因此,他們的場院里,屋檐下常常擺著的一排排接水的盆盆罐罐,反倒成了一種習慣性的風景。
有一種眼神叫渴盼:生活在這種環境中的村民們,無時無刻不在期盼著一眼愛心井能夠落戶。在他們眼里,自家的水龍頭能流出干凈的泉水,簡直就可以算作一種奢侈,他們的眼神里流露出的是太多的渴望。
有一種行動叫反哺:為了幫助這些旱區群眾擺脫缺水的困擾,蒙牛奶攜手《北方新報》從2011年開始,便推出了“蒙牛奶愛心井”大型民生工程。面向內蒙古全區征集愛心井捐獻地,并安排專業的水利、地質等專家進行實地考察,對具備施工條件的地方由專家參與指導開采。
有一種井可“定制“:由于各地區情況不同,土質、挖土深度、邊坡預留等都有不同要求,專家們會提前考察好每個地方的水文地質結構,然后根據每個村子的實際情況,進行量身定制,使得愛心井能夠最大限度的滿足村民的生活用水。
有一種累為惠民:一旦制定好打井方案,就會看到在村子里架起幾十米高的井架,還實時伴著“轟隆隆”的機器聲。通常情況下,打井隊的隊員們每天都會加班加點,他們說,“能夠早日讓村民們喝上放心水,累點也沒關系?!庇幸环N水充滿溫度:這些渴盼健康水的村民們,每天都到愛心井的打井現場圍觀。他們渴盼著愛心井能夠早日噴灑清泉,甘霖噴出,有的村民甚至興奮地捧起水喝起來,他們說“這水又熱又甜,可能是打出溫泉了”,在他們心里,每一眼愛心井都充滿了愛的溫度。
有一種表情叫希望:眼看著村里有了愛心井,村民們終于告別了缺水的日子。夏家店的村民,望著干枯的田野,臉上述說著希望,他說:“這下可有盼頭了”!有了水,村民們不僅可以維持日常的生活,還可以盤算起以后的致富路。
回顧四年來“蒙牛奶愛心井“的開鑿歷程,蒙牛奶以實際行動幫助農村牧區群眾擺脫干旱的困擾,用愛反哺草原。蒙牛奶員工、記者、水利專家的全程參與;30000多公里行程;51眼愛心井的落戶,惠及12余萬民眾……
這些難忘的瞬間,記錄著四年來的一點一滴,就像久違的甘霖,滋潤著每個人的心靈,展現著草原上的另一番別樣風景。
到過內蒙古,那晴空萬里的藍天、一望無際的綠色草海以及成群漫步的牛羊……無一不讓你魂牽夢縈。然而,或許你只看到了那天遼地闊、牧草青青,卻忽視了這里其實也一直是缺水版圖中的一份子?!懊膳D虗坌木泵裆こ?,用清泉反哺草原,展現出草原的另一種別樣風景……
有一種無奈叫放棄:在呼和浩特武川縣,村子里到處都是黃土,土壤干的發白,沒有一絲水氣。村子里時常見到的是那些被廢棄的壓水井和旱井,有的家庭因為缺水嚴重,甚至離開了自己居住多年的家院。
有一種強健為生計:干旱在內蒙隨處可見。因為水不夠用,村里的年輕人大都外出打工,留下50歲以上的老人和婦女兒童,身體相對強健的老者不得不擔著水桶跑到幾里地外的村子去借水,以滿足家里的日常飲用水。
有一種發明為心安:然而,不是每個留下來的老人,身體都可以承受來回幾里地的負擔。無奈之下,他們有的只能靠家里的旱井維持生計。這些旱井大多是淺層地下水,水質很差,不僅口感咸澀而且氟含量嚴重超標,對身體危害很大。村民們有的只能自制濾網,來過濾掉一些水中的雜質。
有一種習慣叫“靠天”:除了旱井之外,在這些村民的眼里,天降的甘霖可算是相對純凈一些的水了。因此,他們的場院里,屋檐下常常擺著的一排排接水的盆盆罐罐,反倒成了一種習慣性的風景。
有一種眼神叫渴盼:生活在這種環境中的村民們,無時無刻不在期盼著一眼愛心井能夠落戶。在他們眼里,自家的水龍頭能流出干凈的泉水,簡直就可以算作一種奢侈,他們的眼神里流露出的是太多的渴望。
有一種行動叫反哺:為了幫助這些旱區群眾擺脫缺水的困擾,蒙牛奶攜手《北方新報》從2011年開始,便推出了“蒙牛奶愛心井”大型民生工程。面向內蒙古全區征集愛心井捐獻地,并安排專業的水利、地質等專家進行實地考察,對具備施工條件的地方由專家參與指導開采。
有一種井可“定制“:由于各地區情況不同,土質、挖土深度、邊坡預留等都有不同要求,專家們會提前考察好每個地方的水文地質結構,然后根據每個村子的實際情況,進行量身定制,使得愛心井能夠最大限度的滿足村民的生活用水。
有一種累為惠民:一旦制定好打井方案,就會看到在村子里架起幾十米高的井架,還實時伴著“轟隆隆”的機器聲。通常情況下,打井隊的隊員們每天都會加班加點,他們說,“能夠早日讓村民們喝上放心水,累點也沒關系?!庇幸环N水充滿溫度:這些渴盼健康水的村民們,每天都到愛心井的打井現場圍觀。他們渴盼著愛心井能夠早日噴灑清泉,甘霖噴出,有的村民甚至興奮地捧起水喝起來,他們說“這水又熱又甜,可能是打出溫泉了”,在他們心里,每一眼愛心井都充滿了愛的溫度。
有一種表情叫希望:眼看著村里有了愛心井,村民們終于告別了缺水的日子。夏家店的村民,望著干枯的田野,臉上述說著希望,他說:“這下可有盼頭了”!有了水,村民們不僅可以維持日常的生活,還可以盤算起以后的致富路。
回顧四年來“蒙牛奶愛心井“的開鑿歷程,蒙牛奶以實際行動幫助農村牧區群眾擺脫干旱的困擾,用愛反哺草原。蒙牛奶員工、記者、水利專家的全程參與;30000多公里行程;51眼愛心井的落戶,惠及12余萬民眾……
這些難忘的瞬間,記錄著四年來的一點一滴,就像久違的甘霖,滋潤著每個人的心靈,展現著草原上的另一番別樣風景。